专题课法律AI工具助力跨境法律服务
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化,法律服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,尤其在跨境业务日益复杂的背景下,法律AI工具正成为律所、企业法务高效开展国际法律服务的关键助手。从文件翻译、合同审校,到文化差异理解与多语言法律写作,AI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,更重塑了法律专业工作的边界与形式。
本课程立足法律实务需求,系统梳理AI在跨境法律服务中的核心应用场景,全面解析Chatbot、大模型与法律知识库的组合优势,帮助法律人把握智能工具的实际效能,建立AI赋能下的国际法律服务新范式。
聚焦跨境场景:紧贴跨境法律服务场景,解决语言、文化、法律系统差异带来的沟通与效率挑战。
覆盖主流工具与技术:详细讲解通用大模型、微调模型及法律知识库的区别与配合方式。
实操型内容丰富:涵盖Proofreading、合同查重、翻译校对、合同生成等高频应用操作。
知识库能力剖析:从建设逻辑到素材收集与训练路径,帮助法律人掌握知识库落地方法。
兼顾专业与技术:课程内容适合对AI技术无编程基础的法律人,注重可理解性与实用性。
盈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,北京市律协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副秘书长
幸自奇律师的主要执业领域为知识产权诉讼业务,涵盖不正当竞争、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诉讼,以及专利自由实施(FTO)、知识产权维权、数据保护等非诉讼业务。其主办和参与的多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及年度报告,类型包括商业秘密案件、专利及商标案件。在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4年度案例中,就有两件由幸自奇律师主办的案件入选。
幸自奇律师十分关注创新领域内的全球法律发展与法律实践,曾在《世界商标评论》(World Trademark Review)、《世界知识产权评论》(World IP Review)、国际商标协会(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)以及国内知产力等媒体上发表专业文章十余篇,内容涵盖知识产权诉讼、数据和隐私保护、人工智能等领域。
幸自奇律师被《知识产权管理》(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,简称MIP)评选为2022年知识产权新星(Rising Star)和2024年值得关注律师(Notable Practitioner),并助力所在事务所获得2024年《法律500强》(The Legal 500)知识产权领域“值得关注的律所”称号。
1.AI在法律实践中具备的关键能力
2.AI在跨境服务中最常见应用场景
3.通用大模型 vs. 微调模型(知识库)
1.使用Chatbot提供专业、文化和技术信息
2.使用Chatbot对段落进行Proofreading
3.合同审查和分析
4.合同查重
5.文件翻译和校对
6.文件起草
1.知识库的优势
2.知识库的使用
3.知识库中素材的收集及训练
北京市律协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副秘书长
幸自奇律师的主要执业领域为知识产权诉讼业务,涵盖不正当竞争、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诉讼,以及专利自由实施(FTO)、知识产权维权、数据保护等非诉讼业务。其主办和参与的多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及年度报告,类型包括商业秘密案件、专利及商标案件。在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4年度案例中,就有两件由幸自奇律师主办的案件入选。
幸自奇律师十分关注创新领域内的全球法律发展与法律实践,曾在《世界商标评论》(World Trademark Review)、《世界知识产权评论》(World IP Review)、国际商标协会(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)以及国内知产力等媒体上发表专业文章十余篇,内容涵盖知识产权诉讼、数据和隐私保护、人工智能等领域。
幸自奇律师被《知识产权管理》(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,简称MIP)评选为2022年知识产权新星(Rising Star)和2024年值得关注律师(Notable Practitioner),并助力所在事务所获得2024年《法律500强》(The Legal 500)知识产权领域“值得关注的律所”称号。
跨境法律服务中AI的应用场景
法律AI的具体应用
知识库的使用和搭建